学工处

 

学工处

 
 
 

首页 > 心理健康动态 >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传递爱,感受爱

2022-04-20 16:30:19 |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
     5·25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
5·25爱自己,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在《王尔德诗选》中写道:“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爱自己,接纳自己,才会活成自己所喜欢的模样。想必你在大学里也存着各种各样的困惑,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个人的情感与成长的烦恼,即使大学里也一路伴随着的学业压力。如果高三的目标只有大学,那么大学的目标是比现在还远的未来,要开启的职业规划可能带着迷茫和恐惧的色彩。背负这一切前行,要求身体强健的同时,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这是学习、生活的基本心理条件,是胜任学习任务、适应环境变化的心理保证。
2.情绪稳定、乐观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情绪应该是基本稳定、乐观、表达适度,能较好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
3.意志健全
       完成目标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意志健全者行动果断、自觉朝目标前进,顽强不屈,自制力强。
4.人格完整
       人格完整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说、所想、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5.自我意识明确,并能悦纳自己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往往比较接近实际,既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也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并产生相应的自尊感,但对弱点也不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在认识与评价自己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积极愉快地情绪体验,能够从心理上悦纳自己。
6.人际关系良好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7.适应能力强
        和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楚正确的认识,当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妄自尊大,一意孤行。

那么,这些标准你符合了吗?
如果不符合的话,有一些小建议,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解决一些困惑。
1.停止贴标签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成长之路伴随着心理困惑,伴随着解不开的疑难,这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也是促使你成长的催化剂。有一种偏见,认为有心理问题等于“怪”,就会避而远之,可能你不知道这是在伤害,当你走进思想的死胡同时,你愿意被这样贴标签吗?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可能就会将人带出迷惘。
2.不要讳疾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可以理解为你解决当前困惑的一个途径,它提供给你的不是钓鱼的钓竿,而是制作钓竿的方法、思路,可以帮你澄清对心理问题的理解。特别注意提醒大家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以至于给自己下一个错误的判断,而让自己过于紧张。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像发烧一样,出现了一些症状就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转移注意
       心理问题往往和身体问题一样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4.调整生活规律
       心理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惯性思维的作用,它会限制你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而使自身的思考朝向一个固定的方向,这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