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处

 

学工处

 
 
 

首页 > 工作动态 >

平安校园|冬季校园防诈骗小知识

2024-12-13 12:16:52 |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电信诈骗如影随形,无孔不入。作为校园中的莘莘学子,我们肩负着提高防范意识的重要使命。为了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务必牢记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的原则。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防诈骗小知识吧!

 

校园防骗小贴士

同学们,电信诈骗手段花样繁多,令人防不胜防。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请牢记以下几点,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1. 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邮件。对于那些看似诱人的信息,切勿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以免陷入诈骗陷阱;

2. 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关键信息犹如我们的 “秘密武器”,绝不能轻易透露给他人;

3. 不贪图小便宜。所谓 “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那些所谓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等信息,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被贪婪蒙蔽双眼;

4. 遇到可疑情况,多与老师、家长沟通商议。他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建议。

 

常见诈骗手段

1. 盗号和网络游戏交易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游戏账号或装备,以低价销售或提供代练服务为诱饵,诱骗玩家线下汇款或交易。

2. 网络购物诈骗:包括虚假购物网站、假冒客服人员以及以各种理由要求买家多次汇款等诈骗手段。

3. 交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交友网站或社交媒体与受害者建立感情,随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

4. 冒充官方诈骗:包括冒充公检法、社保、医保中心以及航空公司客服等,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5. 中奖诈骗:以热播节目或知名企业名义向受害者发送中奖信息,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支付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

6. 其他诈骗类型:如虚构车祸、绑架、手术等紧急情况,引诱受害者转账;以及利用虚假招聘信息、快递签收、复制手机卡等手段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手段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电信诈骗无处不在

案例一:某同学接到冒充公检法的电话,对方声称该同学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其转账至 “安全账户” 以证清白。该同学一时惊慌失措,险些被骗。

案例二:有人以 “领取奖学金” 为由,诱导学生提供银行卡信息。他们伪装成学校工作人员,利用学生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遇到诈骗怎么办

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及时报警,迅速提供相关证据,为警方破案争取时间。

1. 警惕未知来电和短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诈骗者常常冒充官方机构、银行或其他可信实体进行欺诈。

2.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信息、密码、短信验证码等。

3. 谨慎处理链接和附件: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不要扫描陌生的二维码,避免下载和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或应用。

4. 确认信息真实性:在转账前要通过电话或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要仅凭短信或电话中的信息就进行转账操作。

5. 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在进行金融交易时,使用官方提供的支付平台,并确保支付页面的安全性。

6. 保护账户安全:定期更改账户密码,使用强密码,开启两步验证等额外安全措施。

 

学习和传播防诈知识

 

1. 不转账:确保银行卡内有足够的余额,避免因转账而造成经济损失。

2. 不点击: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不要扫描陌生的二维码,避免下载和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或应用。

3. 不透露:不要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

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并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家人和朋友,共同提高防范意识。

 

同学们,电信诈骗是可防可控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筑牢校园防骗防线!携手共建平安校园!

 

来源|网络

图文整理|文欣燕

一审|夏妍

二审|钟迎春

三审|肖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