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 11:16:32 |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当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然而,在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社会建设不断法制化、大众言论愈发自由化的当今社会,人们在享受物质充盈与制度民主的同时亦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正如马尔库塞所言,当技术理性融入制度化建设,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单向度”的特点:人们对物质的满足遮蔽了其精神上的需求,人的劳动异化成一种“外在的劳动”。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学生也不例外,受工具理性的驱使、毕业季时对成功的渴望与就业的焦虑和迷茫,—部分学生倍感存在意义感的缺失与生命的孤独,这种心理的困境也是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或他杀案件的一个极大的诱因。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压力的影响,很多学生选择了自杀来结束生命;有的则因为与他人关系的不和谐,对他人生命造成了伤害,如复旦大学的投毒杀人案。种种案例表明,当前高校学生的生命意识薄弱,生命观念不强。部分学生对生活感到茫然、对未来很模糊,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很多学生虽然有珍惜自我生命的意识,但是对身边的其他生命却很冷淡,如虐猫虐狗这类行为也时有发生。
高校生活是人生中较为关健的一个阶段,但在实际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人文教育往往不足,这样就使学生很难在生命中构建自我的价值观,很多人都处在一种迷茫的阶段。高校学生很需要这种生命教育来引导和帮助自己,生命教育可以指导学生热爱生命、关怀自己与他人。这种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态度,培养社会责任感,能经得起考验,真正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关注高校学生的生存困境及心理境遇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生命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人成才、稳步踏入社会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每一位大学生都像是一首未完成的交响曲,激昂与沉静交织,探索与挑战并存。而生命教育,正是那把引导我们调和心弦、奏响生命最强音的指挥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心灵的音乐会,探寻生命教育如何成为我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
![]() |
在生命的乐谱上,认识自我是最为基础也最富挑战的篇章,被视为个体成长与幸福的基石。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自身特质、情感、需求和价值观的深入了解,还包含了如何利用这些自我认知促进心理健康与个人发展。认识自我是一个动态的、终身的过程。保持好奇心,勇于尝试新事物,从成功与失败中学习,都是深化自我认识的有效途径。参加工作坊、阅读心理学书籍、参与心理咨询等,都能不断丰富自我认知的深度与广度。生命教育教会我们,通过内省和反思,如同轻柔的琴键触碰,慢慢揭开自我认知的序幕。它鼓励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理解自己的情绪波动,学会在成长的路上与自己和解。正如每个音符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个人的独特性也是生命之美的体现。
![]() |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修行,更是社会共情的桥梁。同理心被视为一种关键的情感智慧,它不仅促进了个体间的相互理解和连接,也为个人的心理福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学习与人相处的艺术中,我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旋律,尝试共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社交能力,也让心灵的和弦更加丰富多元。当我们能够为他人的乐章增添和谐之音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而温暖、充实。同理心不仅是一种社交技能,更是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和专业实践中培养和应用同理心,不仅能够改善人际关系,还能为个人的心理福祉和社会的整体和谐贡献重要力量。
![]() |
![]() |
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都在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意义。生命教育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大问题,鼓励我们探索个体存在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它像是一束光,照亮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方向,让心灵之舟稳健前行。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命的舞台上,勇敢地弹奏出自己的旋律。不论是悠扬的小夜曲,还是激昂的进行曲,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乐章。生命教育,就是这场演奏中最温柔的指导者,陪伴我们成长,引领我们向着心灵的和谐与平衡迈进。
在南职,我们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会生活,学会爱,学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关注心理健康,拥抱生命教育,让我们的心灵之歌,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共鸣,奏响最动听的和弦。
![]() |
来源:南方职业学院心理中心原创
供稿:樊蝶